大眼魔 石头档案

玉的价值判断色泽问题

王逸《正部》论:

或问“玉符”。曰:“赤如鸡冠,黄如蒸栗,白如猪肪,黑如淳漆,玉之符也。”

《魏略》称:

窃见玉书,称美玉白如截肪,黑譬纯漆,赤似鸡冠,黄似蒸栗。

这种红玉古名琼,黑玉名玖,名瑎。《诗经》上即尝提及。黄色有的说如燕栗,后名坩黄。白的即羊脂玉。这种白色名瑳。玉的价值和色泽有关,时代各有不同。到明代高濂著《遵生八笺》,以为:

玉以甘黄为上,羊脂色次之。黄为中色,白为偏色。

又说今人贱黄而贵白,以少见也。所说多本于《格古要论》。以黄玉为重,可能起于唐代,因唐、宋封建帝王多尚黄,牡丹也以黄为贵,是封建主色。白色则自古以来即重视,说美玉无瑕,多指羊脂玉或白玉而言。

明末宋应星著《天工开物》则以为,白、绿两种玉是真玉,其余红、黄应归入奇石琅玕一类。

明张应文《清秘藏》,又以为红色最贵。

大体说来,玉的价值从四方面决定:

一、纯洁光润,从品质定。

二、色彩,因时代习惯而定。

三、奇色,以稀少为贵。

四、刻工,设计奇巧精美为贵。

惟自明代起始,玩玉的风气一起,到清代直到民国,小件佩玉价值,忽然增高,每件到千百两银子。玉色的价值,又以殉葬玉受色沁出土经由人工盘摩现出的颜色决定。纯黑名水银浸,和玖玉的本色已大不相同。所谓五色玉,即一玉五色,价值特别高。完全是好古争奇结果。

如从汉代本简记载看来,说琅玕,说玫瑰,似所送的大都已琢成器,不是玉璞。也可能指明色泽,也可能只是文雅一点称呼。

又妇女用首饰,头上帽勒、耳环,手镯,戒指,翡翠绿玉的小小件头,动不动千百银子,而且直到现在,还是一种高价装饰品。市场大致以华南华侨及外国比较多。翡翠来源是缅甸腊戍边上,因此云南大理和昆明也保留治玉工艺,近几十年已大衰落,较重大器物多运香港、广州处理矣。

翡翠有结晶如晶片闪光的。绿而透明的名玻璃翠,极贵。也有白色和浅红的。

翡翠本鸟名,翡色即赤红色。但一般翡翠玉,多指绿色硬玉而言。绿玉也有极不值钱的,即菜绿玉。和所谓碧玉又有区别。

明代以前,菜绿玉琢器似不多,重要器多碧玉、白玉二色。

清代玉大多从新疆和阗来,器物用菜绿玉的较多。故宫所藏可见,似乎多从大片山材玉而来。这多指本色玉言。汉王逸称古玉,所说四种美玉,和《诗经》上常用到的对于美玉的形容,可知赵国的和氏璧、楚国的白珩等等不离乎四种色泽。战国时,和氏璧价值十五城,《战国策》上形容美玉且以为有一看也值十城的。说得虽嫌夸张,惟玉价之贵,也可想见。

桓谭是西汉宋时人,《新论》即说,见一玉检,有人给价至三万,还不出售,应值十余万的。十余万钱在王莽时实不是一个小数目,比当时奴隶价就高多了的。古诗常说宝剑值千金,其所以值千金,一部分或在玉的装饰上,所谓玉具剑,即在剑鞘、剑鼻、剑护手、剑柄的装饰玉上。

清代人袭明人旧习气,封建士大夫多玩玉。玉价因之特别提高,但爱重的已不在器物大件。供手中把玩的旧玉,似乎特别容易受重视。因此玉价在色泽上应分别为文字学上的和玩古董的两类。如称玉有九色,元如澄水曰瑿,蓝如靛淀曰碧,青如藓苔曰,绿如翠羽曰瓐,黄如蒸栗曰玵,赤如丹砂曰琼,紫如凝血曰璊,黑如墨光曰瑎,白如割肪曰瑳。白色又分九等,赤白斑花曰瑌。此新玉、古玉自然之本色。

至于旧玉,从玩古出发,则又分别外浸、内沁色泽,各因接触浸染不同而作各种颇色。玩古的以为各种颜色多随地下水银沁入。受黄土沁名坩黄,受松香则名老玵黄,更好。受靛青沁色即蓝,色如青天,名玵青。受石灰沁色红,色如碧桃,名孩儿面(注称酷似碧璊。也即和石榴子同色)。受水银沁色黑,色如乌金名曰纯漆古。受血沁的色赤,有浓淡分别,名枣皮红。受铜沁色绿,名鹦哥绿。

此外还有朱砂红,鸡血红,棕毛紫,茄皮紫,松花绿,白果绿,秋葵黄,老酒黄,鱼肚白,糙米白,虾子青,鼻涕青,雨过天青,澄潭水苍……总名十三彩。

另有虾蟆皮,洒珠点,翠磁文,牛毛文,唐斓斑等等名目。

把玩玉多从受热摩挲而得。这些颜色究竟是在地下如何形成,玩古的说法可能有所根据,实不易考。上面所说各色,多从明人记载,为清代玩玉专家陈性,在清末著的书中提及。另一刘心白,补充《玉纪》,为加上鱼肚白,鸡骨白,米点白,糙米白,青有蟹壳青,竹叶青,酱瓣紫,墨有纯漆黑,陈墨黑……这种种不同颜色,多是在出土玉经过盘功盘出的。凡是古玉,红色牛毛纹是其通性。《玉纪》补作者,以为这是人的精神沁入玉之腠理,血丝如毛,铺满玉上,而玉色润溽无土斑,才是真的。

由玩古出发,清代特重红玉,红色名目也就分外多。计有宝石红,鸡血红,朱砂红,樱桃红,洒金红,枣皮红,膏药红等等。大多出古董商人说出的,但积因成习,早代替了文字学上对于玉的色泽称呼,为玩古的所熟悉。一般最贵重鸡骨白和水银浸。鸡骨白如象牙,玩玉的以为受地火所炙变成。多汉代以前玉。鸡骨白或者以商玉为多。特点是镂刻简,制度严。微黄又名象牙白。泛青又名鱼骨白。这种色泽的旧玉,虽加工也不能再复原。水银浸有夹土斑的,纯黑中见朱砂点,加工复原时淡黑色成深青色,朱砂点变黄色。如本来是白玉,结果见五彩。不夹土斑的,纯黑如漆。在日光下照,赤如鸡冠。又有水银古,在水中映照,有银星闪闪的真。这种种都出于玩玉者的说法。这种颜色必加工而成。加工方法计两种,一藏身上俟热用布摩挲,二在水中煮。因大多出土古玉,所谓生坑玉,和土壤石块相近,已失去玉的本来,不经人工是看不出的。

近代玩玉者之一,刘大同著《古玉辨》,对于这一点又总结前人经验补充新知,有些发挥。

红如血曰血古,微红曰尸古,水银沁曰黑漆古,纯白曰鸡骨白,微黄曰象牙白,微青日鱼骨白。且以为受色沁不止九种,多到十多种,和瓷器中的窑变相同。由于玩玉而起,因此还有许多不同名称,如:

两色的称“黑白分明”,又名“天地玄黄”;

三色为“三光照耀”,又作“三元及第”,广东南洋名“桃园结义”;

四色名“四维生辉”,又名“福禄寿喜”;

五色为“五星聚魁”,又名“五福呈祥”,通称“清五彩”;

杂色到十五六种名“群仙上寿”或“万福攸同”,通称“混五彩”。

另有铁莲青,桃花红,雪白,栗黄等等。另外尚有“秋葵西向”“孤雁宿滩”“银湾浮萍”等等名目,都载于《古玉辨》中,从名目看,就可知这是玩玉的和无多知识的商贾定下的名称,大致清代风气做成的。古称“良玉无价”,又谚语说“玉得五色沁,胜过十万金”,都可见出一种封建的病态嗜好,发展到极端时情形。和玉工艺已无多关系。这种嗜好是一直延长到现代,一部分封建遗老还未放弃的。由于这种嗜好影响到石印章,由明到清——到民国后,印章中的田黄,鸡血红,芙蓉白,苹果青,价值有时竟超过玉价百倍。

惟对于玉的颜色尊重,来源其实也就很古。玉书所举四色,至少是汉代一般认识。最先或者还是和宗教仪式有关,受阴阳家、儒家阴阳五行说,放到封建制度上去应用结果。

《周礼》即说得很清楚:

苍璧札天(古璧多青玉可证),黄琮札地(琮多黄白玉),青圭礼东方,赤璋礼南方,白琥礼西方。

多和五行说相通,颜色必有所象征。和后代玩玉的对于颜色爱好是两件事。《吕氏春秋》称,封建帝王按时季服用青、赤、黄、白玄玉。如服指的是食玉,也即是古方士骗帝王用的方法,如《抱朴子》一书所说的把玉碾末和天上天然露水服下,那么封建主当时如吃玉,还是按四季用不同色泽的。

明、清二代既因玩玉的把玉价抬高到比金子数倍或十数倍,因此自然即有伪造的杂色玉。这种作伪方法,几种玩玉专书都提到,《古玉辨》把它归纳成如下几项:

用虹光草加脑砂染玉,用竹枝火烤炙,即成红玉,名老提油。用乌木屑煨炙,玉即黑,名新提油。用红木屑煨,色即红。近代玉工多用这个方法。

又把羊腿割开,把玉放羊肉中,埋地下三五年,即取出一盘,即如古玉,名羊玉。

又杀狗乘热把玉放狗腹中,埋地下三五年,也可成土古,名狗玉。

用乌梅水煮玉,也可成水坑古。

造鸡骨白多用火烧玉,淬入水中或用水泼玉上即成。

用玉在乌梅水中煮,乘热放风雪中,或冰箱中,即可成伪牛毛纹。

又用毛坯玉器,用铁屑拌和,用熟醋淬玉,埋地下几个月,就可成铁锈。起橘皮纹,铁锈作深红色,煮煮即变黑。且有土斑,不容易盘出。

总之,用硵砂、红木、乌木、紫檀、蓝靛,做成细末,把玉搁到里面,用火煨烤,都能染玉变色。想一部分变,一部分不变,就用石膏粉贴一部分,这部分即保留本色。

作伪地方,照《古玉辨》计七处,长安为最,其次是苏州、杭州、河南洛阳、山东掖县(今莱州市)、潍县及北京。长安、洛阳、潍县、北京多同时是造伪铜器、石刻、泥俑地方,既有高度商业价值,因之作伪也相当精。所以玩玉的对于这些地方的假古董,也不易于鉴别。

玉生产地在新疆分白玉河、绿玉河、乌玉河,出玉多不同。经近人考查,以为不可尽信。惟新疆产玉和缅甸产玉,性质似易区别。翡翠绿玉大多出于缅甸。

古玉出土,以陕西、甘肃多而好,冀、鲁、豫、晋、皖北徐扬较次。其余不受称道。这也可见玉的大规模应用,是在封建初期和铜器文化相并行,到汉末已成尾声。封建初期文化在黄河流域,淮河以南不大发现美玉,道理易明。惟近三十年古坟、古墓发掘日多,如朝鲜汉墓的发掘,因此明白璧殉葬用在胸部,玉豚用在掌握中,并明白古称玉具剑几种装饰。既多明白了些古代用玉的方法,也说明玉的流动性,实随封建社会而存在。《玉雅》并称,广东发汉墓,也发现玉具剑上的玉饰件璲或璏。可以证明古玉的分布,不限于淮北。生产地虽来自西方,封建制度所到的地方,都可能发现的。这种玉饰件就现在见到的说来,用的多是白玉,讲究的大体是白玉。碾和刻纹较多,浮雕较少。云龙兽夔纹多,盘螭少。最讲究部分在剑护手。战国或以前琢磨制度似比汉代精致。浮刻方法可以和铜器比较,但巧艺过之。因铜器从泥砂范铸成,下手易。玉为琢磨而成,施工难。所以当时玉具剑之所以贵重,既重在玉质,又重在工艺。正如带钩,从方寸材料间可以见出种种不同作风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沈从文.中国文物常识[M].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7-9
  • 更多知识 >>